內容來自qq新聞

誰知盤中餐 也沒那麼簡單——從糧價大跌看通縮風險

9月CPI不及預期 通縮矛盾猶在截圖

9月CPI不及預期 通縮矛盾猶在

1'38''

2

QQ播客

9月CPI不及預期 通縮矛盾猶在

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轉自微信公眾號 薑超宏觀債券研究

    摘要:

    金秋十月剛過,秋糧收獲正當時。但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三大主糧收購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從供需看糧價下行趨勢短期難以逆轉,將從成本下降角度制約豬肉消費價格上漲,也意味著此前CPI中唯一上漲因素已經消失,而未來通縮風險將顯著升溫。

    糧食價格大跌,供需短期失衡

    三大主糧全線下跌,首現收購價下調。國慶節後大米、小麥價格均出現跳水,玉米價格也創出11年以來新低。今年臨時存儲玉米收購價為每斤一元,為08年來首次下調最低收購價,但目前玉米市場價已遠低於最低收購價。

    “三量齊升”怪象,改變糧價政策預期。糧食價格大跌,主要受國際糧價低迷和國內糧食庫存高企影響。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長,但國傢收購臨儲的行政幹預,導致糧食庫存儲備增加。同時由於我國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價格,導致進口量增速迅猛。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加劇瞭國內糧食供大於求的失衡。而今年糧價下調,代表糧價政策預期生變,從保護糧價轉向促進糧食去庫存、並刺激市場需求。

    國際糧價料持續低迷。美國農業部預測2015-16年度全球小麥和大豆供大於需的局面將持續,16年玉米、小麥、大豆價格較15年均繼續下跌,水稻價格僅微幅增長。

    飼養成本下降,限制豬價上漲

    飼料成本下降,支撐養殖利潤。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是養殖業的重要飼料原料,近期豬糧比再創8.41的4年新高,遠高於盈虧平衡線,支撐養殖利潤恢復,增強養豬戶的補欄信心,房屋信用貸款銀行年息缺錢急用哪裡借錢生豬存欄量自6月見底後緩慢回升,增速持續擴大。

    利於恢復供給,壓制終端豬價。飼料成本下降增強瞭生豬供給恢復能力,同時信貸新北土城信貸養殖戶利潤處於高位,對豬價接受度較高,出欄積極性也較高,近期豬價出現全線回調。長期看,由於能繁母豬持續去產能,生豬供求將呈現短缺局面,豬價頂點也因而延後,拉長豬周期。但由於短期供應增加,疊加需求回暖緩慢,四季度豬價缺乏大幅上漲的動力。

    PPI持續惡化,經濟依舊疲軟

    9月PPI同比下降5.9%,持續惡化的頹勢短難扭轉。工業的持續通縮與實體經濟不景氣高度相關。一方面,產能過剩仍在逐漸消化,工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增大經濟下滑壓力,另一方面,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導致工業持續通縮,工業品價格持續走低。

    通縮風險升溫,寬松仍有空間

    糧價下跌超預期,而且從供需看糧價下行趨勢短期難以逆轉,將從成本下降角度制約豬肉消費價格上漲,也意味著此前CPI中唯一上漲因素已經消失,而未來通縮風險將顯著升溫。

    當前CPI重新下行,我們下調10月CPI預測從1.3%至1.2%,下調16年CPI預測至1%。在可以預見的未來,GDP平減指數難以轉正,意味著若央行決心扭轉實際利率上升的局面,當前1.5%的存款基準利率仍存在繼續下調空間。盡管降息空間受零利率約束,但物價下行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寬松周期仍遠未結束。

    正文:

    1.糧食價格大跌,供需短期失衡

    1.1三大主糧全線下跌,首現收購價下調

    金秋十月剛過,秋糧收獲正當時。但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三大主糧收購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國慶節後,大米、小麥價格均出現跳水,目前現貨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跌5%、11.5%,為12年以來新低。

    玉米價格也創出11年以來新低。玉米豐收集中上市、國儲陳糧庫存充足以及下遊需求疲軟等因素制約玉米價格,今年5月以來玉米市場價持續走低。在此背景下,9月18日國傢糧食局公告,自11月1日起啟動今年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收購價為每斤一元,為08年實行玉米臨儲政策來首次下調最低收購價。

    但目前玉米市場價已遠低於最低收購價。截止11月2日,全國玉米市場收購均價1781元/噸,即政府最低收購價的8.9折,比去年同期低14.7%,玉米批發均價2.8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低4.7%。

    1.2“三量齊升”怪象,改變糧價政策預期

    糧食價格大跌,主要受國際糧價低迷和國內糧食庫存高企影響,也反映國內糧食收購和補貼機制的缺陷。從國際上看,全球大宗糧食總體需求疲弱、產量和庫存充足,疊加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低迷影響,國際糧價自12年以來持續走低。

    從國內情況看,截止14年我國農作物種植面積為24億畝,玉米、水稻、小麥是我國種植面積前三大作物,分別為5.5億畝、4.5億畝和3.6億畝,較04年分別增加瞭45.9%、6. 8%和11.3%。我國糧食產量已實現十一年連增,近年年產量穩定維持在1.2萬億斤以上,並有望實現十二年連增。

    回顧歷史,04年國務院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同時對重點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05、06年先後啟動水稻、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06年出臺臨時存儲糧辦法,08年啟動稻谷、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新糧上市後,農民隨行就市出售糧食,但如果出現主產區市場價格下跌較多、低於最低收購價時,國傢指定企業按最低收購價入市收購,引導市場糧價合理回升,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但這種行政幹預有明顯的副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導致糧食庫存儲備增加。國傢糧食局稱,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傢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預計15年稻谷、玉米、小麥期末庫存同比增長10.8%、13%、34.5%。

    同時,由於我國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價格,導致進口量增速迅猛。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15年前9個月我國谷物及谷物粉進口量為2608萬噸,同比增加81%。

    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加劇瞭國內糧食供大於求的失衡。而今年以玉米臨儲收購價格為代表的糧價出現08年以來的首次下調,代表糧價政策預期生變,從保護糧價轉向促進糧食去庫存、並刺激市場需求。

    政策方面,預計“十三五”期間政府對三大主糧的價格調控仍將存在,但為瞭推進價格機制改革,將減少對農產品價格的幹預,向市場化定價靠攏,同時或將通過逐步放棄臨時收儲政策,由“價格補貼”向“收入補貼”轉變,改善補貼機制,繼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1.3國際糧價料持續低迷

    長期以來國內國際糧食價格走勢接近一致,兩個市場價格相關性逐步增強。美國農業部近期公佈的10月全球農產品供需報告顯示,2015-16年度全球玉米和大米預測產量較前一年度下降3.3%和0.5%,小麥和大豆產量則上升2%和0.35%。從庫存消費比來看大豆與小麥均處高位,供大於需的局面將持續,而大米庫存消費比處於八年來低位,供不應求預期上升。

    與此對應,美國農業部預測16年玉米、小麥、大豆價格較15年均繼續下跌,水稻價格微幅增長。預計到2025年除水稻價格較16年上漲約9%以外,其他三種作物價格基本保持穩定。

    2.飼養成本下降,限制豬價上漲

    2.1飼料成本下降,支撐養殖利潤

    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是養殖業的重要飼料原料。根據我們的測算,養豬戶每年每頭規模生豬投入的飼料成本約占總生產成本的60%(散養生豬約占50%)。今年臨近年中時,受玉米、豆粕等原料價格下跌影響,豬飼料價格隨之明顯下行,截止10月底,飼料成本較8月底下降20%,生豬頭均養殖成本較8月底下降6%,養豬成本有所下降。

    飼料成本下降支撐生豬養殖利潤的恢復。2014年中以來,玉米、豆粕價格與豬糧比基本呈反向關系,近期豬糧比再創8.41的4年新高,遠高於盈虧平衡線。10月30日自繁自養生豬養殖利潤為305元/頭,較5月初養殖利潤轉正上漲瞭近15倍。

    2.2利於恢復供給,壓制終端豬價

    養殖利潤空間擴大,利於增強養豬戶的補欄信心和產能恢復,從存欄數據看,生豬存欄量自6月份見底後緩慢回升,9月份存欄量環比上升0.6%,增速持續擴大。從供給角度看,飼料成本下降增強瞭供給恢復能力,壓制終端豬價。

    生豬供給有所恢復,同時養殖戶利潤處於高位,對豬價接受度較高,出欄積極性也較高,數據顯示三季度出欄量降幅收窄。而近期豬價全線回調,仔豬、生豬均價較8月底分別下跌8.7元/公斤、1.7元/公斤,二元母豬價較8月底下跌140元/頭,終端豬肉均價較8月底跌0.88元/公斤。

    目前行業仍在去產能,9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852萬頭,較上月小幅減少,能繁母豬占生豬存欄比持續下降,說明資金斷裂、環保壓力增大等因素,使得養殖戶補欄幅度較以往大幅下降,供給周期底端仍未顯現,這也是今年2、3季度豬價大漲的重要原因。

    長期看由於能繁母豬持續去產能,生豬供求將呈現短缺局面,豬價頂點也因而延後,拉長豬周期。但由於短期供應增加,疊加需求回暖緩慢,四季度豬價缺乏大幅上漲的動力。

    3. PPI持續惡化,經濟依舊疲軟

    9月PPI同比下降5.9%,持續惡化的頹勢短難扭轉。工業的持續通縮與實體經濟不景氣高度相關。一方面,產能過剩仍在逐漸消化,工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增大經濟下滑壓力,另一方面,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導致工業持續通縮,工業品價格持續走低。

    工業產能過剩,產能去化路漫漫。從2012年2月至今,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每月同比均負增長,其中有18個月同比增速低於-100%。今年2月以來,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大幅下滑,表明工業生產狀況惡化加劇,產能去化仍在途中。

    工業投資大幅減少,企業盈利不容樂觀。固定資產投資當月同比下滑明顯,煤炭和鋼鐵等行業受影響尤甚,15年之後持續負增,9月同比分別下降達38%和28%,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從工業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盈利能力下滑明顯,工業品價格下滑,增大瞭通縮風險。

    4.通縮風險升溫,寬松仍有空間

    央行10月23日啟動“雙降”,稱對基準利率的調整不僅要看CPI的變化,但也要適當參考GDP平減指數。相比於消費者物價,GDP平減指數反映更全面的物價水平,而3季度GDP平減指數同比-0.66%,較2季度下滑並再度轉負,印證總體通縮已成現實風險。

    近期糧價的下跌超預期,而且從供需看糧價下行趨勢短期難以逆轉,將從成本下降角度制約豬肉消費價格上漲,也意味著此前CPI中唯一上漲因素已經消失,而未來通縮風險將顯著升溫。

    當前CPI重新下行,我們下調10月CPI預測從1.3%至1.2%,下調16年CPI預測至1%。在可以預見的未來,PPI降幅難以顯著縮窄,CPI低位格局不變,因而GDP平減指數難以轉正。這也意味著若央行決心扭轉實際利率上升的局面,與負的GDP平減指數相比,當前1.5%的存款基準利率仍存在繼續下調空間。

    與去年年末3%的存款利率相比,去年11月以來的6次降息以後利率已下降一半。雖然降息空間受零利率約束,但物價下行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寬松周期仍遠未結束。

    版權保護聲明:騰訊財經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bigson(微信)聯系。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新聞來源http://finance.qq.com/a/20151104/02764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gene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