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cn

追問法律本身



  追問法律本身

  ◎ 餘濤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教授長谷部恭男的《法律是什麼:法哲學的思辨旅程》,這本200多頁的小冊子,幾乎涵蓋瞭近代法哲學的基本發展脈絡和所有難題。

  所有法哲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是要回答“法律是什麼”。但通常,這個問題幾乎是無解的。無數法學傢窮盡一生都在追問反思這一“元命題”,並對其進行解釋。

  對該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學術論辯的過程。學者們喜歡在腦力的激蕩中,展示出法律概念的復雜面向。但它又不僅是一種文字遊戲。法律和國傢、道德、宗教等范疇密切相關,這就決定瞭法律必然是實踐性的。

  在回答“法律是什麼”以及對法律和相關概念分析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為解決日常分歧和爭執提供思路和方案。比如,法律該不該規定子女應在過節時回傢看父母?通奸行為應不應當受到刑法的懲處?把胖子推下橋來挽救即將傾覆的電車中多人的性命構不構成犯罪……要想在這些案例中作出恰當判斷,就必須訴諸對“法律”概念的清晰認識。

  說到法律,每個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會想到國傢。按照傳統的法律觀,“法律是由國傢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傢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它反映瞭法律概念的一個重要面向。

  事實上,愛國不僅意味著參與國傢事務,更重要的是國傢事務本身是正當的、有價值的。於是,國傢的良善或者說有價值與否,成為法律能否存在、個人是否應當遵守的基本前提。

  基於這種邏輯,分析國傢是什麼,因何而正當存在,也就成為認識法律概念的基本前提。於是,我們在書中看到瞭霍佈斯、洛克、盧梭、康德等人對國傢究竟為何存在的不同論述。

  在對國傢存在正當性的分析中,長谷部恭男又繼續提瞭幾個問題。如,為什麼要有國傢?為什麼要服從國傢的命令?服從國傢有沒有正當理由?

  2011年,網絡上曾爆發過一場“豆腐腦戰爭”。南北各地的網友分成兩派,將“豆腐腦究竟應該是甜的,還是咸的”這一話題,上升到瞭“派系鬥爭”的高度。對長谷部恭男所提幾個問題的回答,在邏輯上其實和個人在豆腐腦戰爭中的行為選擇相似。

  人的行動通常都是需要理由的,所謂的“理由”就是指對“為什麼這樣做比較好”的解釋,在面對反對意見時,通過出示理由來為自己的行動辯護,以便抵消反對意見。比如,我之所以堅持吃甜豆腐腦,一種理由是,我就喜歡吃甜的;一種理由是,在我們老傢,所有人一直以來都吃甜豆腐腦;還有一種理由可能會是,專傢認為甜豆腐腦更為正宗。

  第一種理由是所謂的“情感性理由”,完全屬於個人的直覺或者偏好,但由於個人的甜咸傾向沒有對錯之分,存在“價值上的不可比較性”,對行動的說明力自然較弱;第二種理由並非基於自己的判斷,而是遵從多數人長期以來自然而然形成的共識和習慣,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第三種理由則通過訴諸“權威”來對行動進行說明,因為通常意義上,專傢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知識,其看法更有說服力。

  同樣,國傢主張自己的權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制定法律。作為規范的法律其實就是一種實踐性理由,圍繞人的行動展開。和道德理由等相比,法律之所以是一種更強的實踐性理由,就在於它依靠習慣和權威來發揮作用,人的行動也因此和國傢發生瞭密切關聯。至於具體行動如何展開,國傢權威的邊界在哪裡,則是長谷部恭男所要繼續深入討論的問題。

  法律是人類車貸信貸屏東牡丹車貸信貸的微縮歷史,信用貸款房貸銀行年息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和政治社會的進步相伴而生。縱觀人類文明史,從原始的懲罰到漢謨拉比法典,從《聖經》中的戒律到古羅馬法,從宗教裁判到普通法,法律的發展是社會自然發展的階段和結果,人類始終無從逃避。也因此,追問“法律是什麼”並非大而無當,它總是會和“我們為什麼要遵守法律”“什麼樣的法律是好的法律”“法律和國傢的關系是什麼”以及“法律和道德有什麼關系”等問題相伴,也與每個人的行動選擇相關。從這個角度說,法律是什麼,是每個人都會面對,且必須回答的問題。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6-01-04/doc-ifxneept3659314.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ugene05 的頭像
    eugene05

    臺灣痞客?

    eugene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